学校首页 智慧安工 书记院长信箱

专业建设

作者: 时间:2024-06-07 点击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对接国家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布局以及河南省"十大战略"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应用全链条知识体系,在新型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领域具有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2025年开设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设计、航空金属材料两个特色方向,构建“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产业需求的高水平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业导师制,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多维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面向产出的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电催化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与器件,气敏复合材料,极端环境树脂基复合材料,绿色建筑粘结剂材料,电子封装材料、高性能柔性介电复合薄膜,导电功能高分子材料,非线性金属晶体材料,航空轻金属材料,机械仿生材料等。

1.课程设置

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设计方向主要课程有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及课程设计、先进高聚物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及课程设计、高分子材料复合工艺学及课程设计、材料表面与界面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航空金属材料方向主要有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力学、 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学、航空金属材料基础实验,航空金属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航空工程材料,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

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能够适应产业需求不断变化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团队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雄厚师资力量,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及人员配置合理。

其中,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设计方向拥有教师11人,博士学位覆盖91%,高级职称人数4人,数名教师先后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模范教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和等荣誉。专业教师先后获批10余项省级教改项目,3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等。科研强劲,仪器设备先进齐全,师生承担科研项目众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1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项目7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20余篇。航空金属材料方向现有教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博士10人,1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住处省部级科研和教改项目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3.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加深产学研融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工程训练、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等。

4.实验室和设备建设

本专业拥有河南省重点学科“材料与化工”、“河南省纳米复合传感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安阳市新能源材料设计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安阳市绿色储能与先进纳米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先进高分子产业学院”、“先进能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传感与智能材料产业学院”等教学和科研平台,在教学、科研实践和毕业设计以及产学研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专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规划期内,国家有关部门及河南省政府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文件,强调了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结合学院注重打造航空和低空经济办学特色。未来三年,计划大力发展以尼龙新材料、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先进膜材料及高性能纤维增强基新材料为重点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同时开发以轻质化、高强度,功能性金属及合金的航空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和航空金属材料人才的培养成为全面打造低空经济主要生产力。

(1)建设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实现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健全人才引进、培养、绩效考核等机制,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引进培养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加强专业整体师资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果,在教师中开办现代教育技术高级培训班,全面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构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和科研教学能力,形成一流专业应具备的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提高外聘教师的质量,努力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任教。

(2)注重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材选用、征订、 发放、使用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采取措施,积极开展教材立项建设,鼓励教师自编特色教材,着力开展适合专业基础实践特色教材撰写,基于高分子复合材料与设计和航空金属材料方向选修课程,立足专业特色和地方产业结构,积极编撰相关教材。此外,结合产教融合与产业学院发展,与企业共同编写产业学院专用教材,例如,与企业共同开设企业生产技术与设备安全管理课程,并编撰相关教材;紧跟时代步伐与科研前沿,将新的时代要求和学科研究新发展融入教材内容,进一步要求专业课选用教材国际一流化。

(3)改进考核方式,形成过程评价

改进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以考促教促学,形成教学导向。积极推行教考分离,提高专业课教考分离比例;做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融合,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尽力实现专业课过程性考核全覆盖,强化课程形成性评价;期末考试命题形式多样化,提高专业课及公共课考试题库建设比例,努力打造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及聚合物表征等课程题库;通过企业真实项目考评以及进入企业实习等方式,不断优化学生测试方式;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水平。

(4)重视产出导向,提高就业质量

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通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等,有效破解专业培养过程中人才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利用好“3+1”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业导师制,稳定并提高学生考研升学率,保障优质就业。主动对接河南省和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着“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成果互惠”的原则,持续开展校地或校企合作育人、产教融合,推动学生毕业在省域或市域高质量就业。发挥专业人才、资源、成果等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拓展学生就业领域和地域,提高整体就业质量。

专业建设提升计划路线图



Copyright ? 2020 yl6809永利集团    电话:0372-2909229    邮编:455000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黄河大道西段A-14号楼